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书法艺术名家 赵立新 钻石 艺栈
  zlx.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9480
最新博文:
远观赵立新      享受读书      赏 石      读冯骥才《水墨文字》      为朋友喝彩      名家 赵立新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我的动态    
读冯骥才《水墨文字》
发布时间:2008-11-30

                                

 

冯骥才先生的《水墨文字》,既偶然,也必然。说偶然是因为碰巧,说必然则是因为书中有我喜欢的水墨画,又有优美的文字——读后发现不仅优美,而且能引人思考甚至是发人深省。

初次知道先生画画,应当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了(恕我寡闻),那时正是我学习书法篆刻最狂热的时期,看了不少的书画方面的书刊,由此而知罢了。但那时并没有在意,认为只不过是文人爬格子之余的偶尔“玩票”而已。但当我看到其画作(印刷品)时,说实话,我的确被震动了,后来偶尔见到过几张真迹,看法也就彻底改变了——说先生功力相当深厚,不免有夸张之嫌,但说有相当的功力还是恰当的,同时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处处可见的“自家笔墨”,自有引人品读之处。

近年来,先生名头越来越大,不止有文名,而且有画名,更有其社会活动及其影响的因素,比如为“民间文化普查与抢救”所作的贡献等,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虽然我至今仍不能得以认识先生。所以,这次虽是偶然遇到,而且价格不菲,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我是迫不及待地读的:一遍读画,一遍品文,半天即品读一遍。又不时的有选择地复品复读,颇感值得玩味。

《水墨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幅画都包含着作者浓浓的真情,是作者心力之作,或者说作者是以至真至纯之情来作画的,是以心来作画的,这在我看过的画集中是不多见的。当代画家,作画动情的少,用“手”作画的多,即画“技法”的多,是“技”的罗列与堆砌,追求的是纯熟的技术效果和强烈冲击力的形式感,可谓本末倒置。尤其是在商品大潮冲击下,许多画家作画,不过画“钱”而已,哪里还有什么挚情!而先生作画,则是强调“生命”、反对“模式”的,所以,先生在《天书》一文中说:“中国画发展倒了明清,一切事物皆有定式和定法。于是没有了生命,只有躯壳。模式华曾经几乎致死于中国画。一部《介子园画谱》,几乎断送了中国画的性命。它背弃了‘外师造化,中发心源’的传统,把绘画的生命抽空,将笔墨变为技术性的套路,使绘画变得僵死、拘束、发呆。” 例如,应妻子而作的《灿烂》,先生不仅让画面表现出灿烂的气氛,而且具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感,同时也让它承载着“我们共同生活的某种情感内容,也有我们年龄的含义,有事业的境界,还有一种理想的意味。”可谓用情至深矣。同样,《步入金黄》则是先生对自己半生的总结和人生的感悟:“我已经离开了那种膨胀的、竞争的、极力占有的夏天,进入成熟的秋天。……自觉或不自觉地变得平静了、镇定了、自足了,自足中有一种充实感、成就感、稳妥感”。这样的画才有“磁力”和“穿透力”,自然也就不会不引起人们的共鸣。

先生的画有不少是具有思辨性的。《照透生命》表现了一种“荡涤灵魂”的愿望;《远则阔》所表现出的哲学意义远远超出了画面本意;《大河直下好放舟》则有作者更直接的旁白:“人生的目标总是在半路上自我放弃的”;作者在谈《倾斜》时则说“方法是死的,从中不能再生出新方法;规律是活的,由此却能变化出无穷的方式。” 这仅仅是在谈画吗?难道不是一种思维方式吗?它理应成为我们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吧。

先生首先是一个文人、作家,然后才是画家,这就决定了他对事物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心里积攒着无穷的人生感悟”。所以他说:“画家眼里的树枝全是线条,在文人眼里,树枝无不带有感情”。故而,他作画便不像科班出身的画家那般,一定会有许多的规矩,一切应在控制之中,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而是大胆的破除许多框框和羁绊,兴之所至,便“让生命随心所欲”,笔走龙蛇,随机生发,所以,先生的画在完成后往往“与最初想象的完全不同”。《万里泻入心怀间》等画即是如此,他把“无穷的人生感悟”,变成了一幅幅有着深厚情感和生命张力的画面,成为他的“心画”、生命之画。

“文人画者,文人所作也”,这是一般人的肤浅的看法;实际上,文人画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不止于画面上有大段题跋,最重要的是作者能“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文的内涵”。就是说,题跋、形式只是为营造文人画的意境、氛围服务的,但不是本质的,最本质的应当是它是否负载了人文内涵。比如《久待》,画面之空阔、之简约再无一笔可减,也没有什么题跋,就是这么简简单单。远方海天交融,只有几只闲鸥在盘旋着,一抹平缓的沙滩边,一艘小木船搁浅着,船头上翘,颇有期盼意味。它在期盼什么呢?是大海的汹涌波涛,那是它生命的希望和力量!表现了七十年代初,作者在身处逆境的艰难岁月中,永不放弃理想、永不放弃等待、永不放弃向往的人生历程和感悟。

先生的水墨画表明:真正的文人画绝不是无病呻吟,绝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思想、情感的需要,是心灵的需要!

评论(1) | 阅读(469)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标题:意境
主观的意境提升了,然后化为文、诗、书、画,无不精妙也。
时间:2009-03-13 来自:60.215.*.*

| 共1条留言 | 页次: 1/1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1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甲骨文 春初老至联 ()
草书 陆机泰山吟 ()
蒲松龄泰山诗 ()


我的最新动态

远观赵立新
享受读书
赏 石
读冯骥才《水墨文字》
为朋友喝彩
名家 赵立新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赵立新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访客最新留言

JJ
2012-02-07 19:08:49
不会吧,我爸也叫赵立新,真的
井新
2010-04-06 19:21:18
赵老师好 久仰您大名 我是山东农大的研究生,希望以后能得到您的指导
远行的人
2009-01-23 20:49:08
于众不同的洒脱。执着。。。。。。。。。。。。。。
散山
2008-12-19 10:37:04
元硕先生堪称“瘦”,雅风更兼“漏、透、皱”
丁兆元
2008-12-09 10:48:33
这个平台很好,为我们呈现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作品,让大家受益不浅。感谢你建立这个平台,方便大家提交流沟通,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书法艺术名家赵立新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